橙额鸦雀(英文名:Black-throated Parrotbill,学名:Suthora nipalensis),是雀形目鸦雀科金色鸦雀属的小型鸟类。以橙色和黑色相间的独特外观著称,活跃于中到高山的常绿阔叶林地带。分布广泛,从尼泊尔至泰国西北部,常见于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周边东南亚地区。
外形特征:橙额鸦雀体长约11.5厘米,体重介于5至7克之间。头部上方呈棕色灰色,具宽大的黑色侧冠纹,耳羽上方和后方的斑纹尤为显著。脸部、颊部和髭纹区域呈现灰或橙色,具体取决于亚种。背部和肩部为赤褐色至锈色,翼尖和翼端黑色,而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边缘为白色至浅黄色。初级飞羽为深灰色至黑色,翼下白边逐渐变为橙色。尾巴渐变,上侧为暖色调的棕色,尾羽外缘和尖端黑色。喉咙中心黑色,其余下体橙色至淡黄色,胸部中心有白色区域。虹膜棕色至红棕色,喙角质色至粉黄,腿色从粉灰至绿灰不等。性别间差异不大,幼鸟与成鸟相似,但可能具有不同的虹膜颜色和较淡的色彩。
鸣叫特征:其鸣叫声为奇特的高音,带有一种嘶哑的鼻音,如“chu’írrr-dííí-dírrrr”,通常伴有较低的起始音。此外,还发出连续的‘tu’、‘ti’、‘tit’和‘tip’声,以及短暂的‘trr’和‘trrr-trrr’声,形成群鸟间的持续叽叽喳喳声。
生活习性:橙额鸦雀栖息于常绿阔叶林、竹林及次生林等环境中,高度范围从1525至3300米,偶尔下降至更低海拔。它们以小昆虫、竹叶基部的食物、竹芽和草籽为食,也观察到食用秋季橄榄树种子。它们成群活动,数量从3至40只不等,常与其他种类的鸟如噪鹛一同出现。它们的动作迅速,时而快速移动,时而缓慢觅食或聚集在一起。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3月至7月。已知的巢穴位于地面以下60厘米处,由竹叶和细草构成,外部覆盖蜘蛛网,内部铺有极细的草茎和根毛。巢置于竹节或茂密灌木丛中。一窝产2至4枚蛋,通常3枚,颜色为淡蓝色,平均尺寸为15.7 x 11.9毫米。
区别辨识:橙额鸦雀与红头长尾山雀及黑头长尾山雀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更厚的喙型。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东洋界,自尼泊尔至泰国西北部,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及邻近东南亚国家。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橙额鸦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